【我身邊的工匠】匠心筑夢 實干擔當——記中墨紡織園項目技術主管蔣栓
2025年4月26日,中墨紡織園項目鋼結構車間內,一位來自陜西商洛的90后小伙,利落的短發下,高挺的鼻梁,他正彎著腰對鋼梁焊縫進行細致檢測。他便是中鐵一局三公司中墨紡織園項目技術主管蔣栓,此刻汗珠正順著安全帽的邊緣滑落,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專注的神情。
蔣栓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這樣的專注與執著。2023年2月在西安三館一中心項目,作為生產部的一名技術員,主要負責項目主體施工階段負責水電預埋安裝,由于項目所涉及的系統多,專業復雜,前期缺少管線綜合碰撞檢測,導致設計存在大量的管道碰撞干涉問題,出現問題后,及時研究圖紙,思考方案,積極主動聯系設計出具解決方案,保證現場施工有序進行。嚴格遵循“小管讓大管、有壓管讓無壓管、低壓管讓高壓管、冷水管讓熱水管”等原則,確保現場各工序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同時積極督促各隊伍的材料、人員和機具進場,有問題及時上報領導,確保各安裝施工積極推進。
憑借在西安三館一中心項目積累的豐富經驗與出色表現,2024年10月,蔣栓初到中墨紡織科技園項目,作為項目的技術主管,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強烈的責任心,嚴格把控自己所負責區域的工程質量和現場施工安全,還總是積極地為項目提出合理化建議。其中,關于室外管網雨水井的設計優化,便是他工作成果的一個生動體現。
一天暴雨的午后,他蹲在施工現場,看著工人砌磚,轉頭問施工班組長老王:“按這進度,多久能完成”,老王直搖頭:“工序太麻煩,天氣一不好就耽誤,質量也難保證”。
回到辦公室,蔣栓翻出設計圖紙反復研究。磚砌體雨水井不僅抗滲性差、易滲水,施工工序繁瑣,人工材料成本高,后期維護更是個大難題。他立即和同事、業主等技術團隊開會:“針對現在的施工方式,磚砌體不是長久之計,我們還得想更多的辦法?!?/p>
為推動方案落地,蔣栓開啟了多方溝通“攻堅戰”。面對業主疑惑,他帶著詳細的成本對比和質量分析報告:“張工,換成PE雨水收集井,成本能降、進度能提,質量還有保障”。設計單位擔心安全風險,他拿出市場成熟案例和施工方案:“這是經過驗證的產品,我們全程把控”。連一向嚴格的監理都被他的專業說服。
最終,磚砌雨水井改為成品PE井。新方案讓施工周期從半個月縮短到一周,成本大幅降低,抗滲性和耐久性更是遠超從前。業主握著蔣栓的手贊嘆:“小蔣,這個優化太及時!”這次成功,不僅展現了他的專業能力,更讓團隊看到了他敢于創新、善于溝通的優秀品質。
深夜,生產技術部的辦公室里,總能看到他的身影,疲憊的雙眼緊盯著攤在桌面上項目南北區的設計圖紙,鉛筆在圖紙上反復丈量、標注、房間里靜悄悄地只能聽到沙沙的書寫聲。桌上摞著十幾本厚厚的鋼結構相關規范手冊,每一本都被翻得卷了邊,密密麻麻的便簽記錄著關鍵數據和靈感火花。
在CAD軟件中反復調整鋼梁節點的三維模型;低聲念叨著計算公式,草稿紙上布滿被劃掉又重新寫下的數字。文件柜里整齊碼放著分類的資料盒,每一份施工記錄、檢測報告都經過他親手核對整理。當同事勸他早些休息時,他說:“這塊預埋間距還得再核算兩遍,鋼結構工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币雇硎c,辦公室的窗戶總能透出他依舊忙碌的身影,仿佛與手中的圖紙、數據融為一體,成為工地上永不熄滅的燈火。
蔣栓,這位在建筑領域默默耕耘的行者,用責任書寫擔當,以堅持詮釋熱愛,靠創新推動發展。他在每一個項目中都全力以赴,在每一次挑戰面前都勇往直前。他的故事,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看到一個普通建筑人在平凡崗位上,如何以匠心鑄就非凡,如何用汗水澆灌夢想之花。未來,他將繼續在建筑之路上砥礪前行,以更加堅定的步伐,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工作中的蔣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