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工匠】埋頭苦做“針線活”的物資“輜重兵”——記阿勒泰分公司第二項目部物機部部長羅凱強
六月,湛藍與斑白在遼遠的天際交匯,勾勒出層次鮮明的最后一場夏幕。下午三點半,熱浪席卷。中鐵一局三公司阿勒泰分公司第二項目部物機部部長羅凱強正在一項項解決備忘錄上的工作事項。作為項目工程建設“保供應,做調配”的物資“輜重兵”,他需要時刻以“穿針引線”的精準管理和協調配置超前規劃,以施工任務為錨,步步為營,做好每一步的“針線活”。
磨杵成針,用堅守與實干深化工作的“縱深線”
“每年這個季節,高溫天氣下苗木養護和環衛工作就成了大問題。亟須增派灑水車等機械設備……”“入庫物資總量、余量需盤點,材料的采購與進出場……”“詢價、維穩供應鏈條……”一個又一個問題接踵而來,像肆虐的山洪猛獸一般圍追堵截、肆意刁難著羅凱強這個資歷“淺薄”的甘肅小伙。
“喂?是我……嗯,你說……”不大的辦公室里,羅凱強沉穩的聲音回蕩了許久。指揮機械、協調溝通,甚至是馬不停蹄地趕赴工地現場作業,這些早已成為他工作中的常態。幾通電話后,羅凱強終于如釋重負,各項任務在極短的時間得到了妥善地安排與解決。這對于羅凱強來說,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長期的工作歷練,讓羅凱強成長了不少。
2021年6月,剛畢業的羅凱強只身趕赴北疆。他把這里當成第二個大學、第二個故鄉,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熱忱與真心交付在每一個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瞬間。從部門業務員到業務主管,再到物機部部長,他的業務能力日漸精深,知識儲備也遠勝從前。五年的基層歷練不僅讓他受到項目部職工的一致認可與支持,還鍛煉了遠超年齡的沉穩與韌勁。
“我最大的收獲,就是養成了寫工作計劃提醒自己的習慣。每天晚上不梳理規劃好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就是早早躺床上,也是各種翻來覆去的,總覺得睡不踏實。”羅凱強指著自己工位上整齊張貼的幾頁工作計劃笑道。圈圈畫畫的工作清單成了他給自己不斷加壓的“刺股針”和“電壓表”,而這也是他連續兩年獲得分公司“優秀管理標兵”榮譽稱號的秘訣之一。
精準輸送,用“針尖”貫通項目建設的“動脈線”
“物資管理是企業生命的血液,是工程建設維穩推進的動力保障。”自項目建設以來,羅凱強就意識到物資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面對區域集群化管理的實際需要,他堅持往返于駐地庫房與項目工地,仔細盤點和梳理采購物資的損耗與結余。時刻關注現場的施工進度,統籌規劃,合理地分配物資和機械設備的運行。
“羅哥,又來現場盯收材料了?”現場技術員笑著和這位工地“常客”打招呼。在緊張大干的施工現場,總能看見羅凱強認真盤查材料的身影。他嚴格把控物資的質量問題,對每一批要驗收的進場貨物都得“刨根問底”查個明白,要求供應商提供質量合格證明文件,并聯系試驗室進行抽樣送檢。據他說,“這些進場的材料,就是建設施工的‘救命稻草’,要是質量不合格,安全不過關,放在古代,我們輜重兵是要被殺頭的。”羅凱強雖是在開玩笑,但卻在工作上較了真。
在與現場技術員對接之后,他片刻不歇,回到辦公室又開始統籌各子項目的進度和資源需求,針對現場實際,重新制定詳細的物資供應計劃。
“有時候一次設計變更,或者突發狀況,就會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這就需要定期對庫房及施工現場剩余的材料和小型機具進行盤點,及時掌握剩余材料的調度和利用,做好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羅凱強看來,物資調配就是要“慢工出細活”,咬定降本增效的目標苦練“針線活”,牢牢攥緊質量與安全的“針頭”“針尾”,沉穩調控,用低成本供應鏈條與高效能供給貫通項目建設施工的“動脈線”。
統籌協作,用“針頭”精神凝聚團隊奮進的“合股線”
“獨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作為部門的“排頭兵”,羅凱強深知肩頭的擔子不輕。物資統籌工作并非一個人的獨秀,而是“集群智,展其才,各顯神通”的舞臺展演。如何帶動全部門人員共同進步,這成了羅凱強日常思索的一個難題。
部門成員有業務精湛、能力突出的部門骨干,也有一知半解、缺乏鍛煉的見習生,差異明顯。羅凱強思來想去,最終又拿出他那套埋頭苦做“針線活”的理論,不管是“老兵”還是“菜鳥”一律從頭抓起。他給團隊成員挨個“裁布料”定計劃,“打補丁”學思想,“縫衣服”提業務。
從宣貫集團公司、公司物資設備相關文件到定期組織團隊培訓和交流;從筑牢廉潔從業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到嚴守安全質量底線、工作紀律紅線,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團隊的業務能力和凝聚力。“錐處囊中,其鋒自現。我們做‘針線活’也要這樣。”在羅凱強的鼓舞帶動下,團隊能力得到了極大進步,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也有了長足的提升。
世事滄桑心中定,胸中海岳夢中飛。六月的飛虹里,羅凱強和他所帶領的物機部團隊將繼續扎根在北疆的盛夏,奮力書寫工地“輜重兵”的擔當與使命,將青年力量揮灑在工程建設熱潮當中。
工作中的羅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