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廈~廈區間右線盾構貫通
6月18日,中鐵一局承建的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建設迎來新進展,繼廈曾區間左線貫通后,廈門大學站至廈大白城站區間右線盾構區間順利貫通,標志著這條串聯廈門本島西南沿岸的“旅游黃金線”距離全線通車更近了一步,為未來有效緩解環島路交通壓力、賦能文旅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本次貫通的區間全長1.7公里,是3號線南延段的核心控制性工程之一,其地質條件之復雜堪稱一座“地下迷宮”。隧道不僅要穿越上軟下硬的復合地層和最高強度達156MPa的全斷面硬巖,還面臨著孤石發育、地下水位受海洋潮汐影響劇烈、巖土遇水易軟化崩解等難題。施工過程需下穿環島南路、大斷面排洪渠、帶壓污水管道等市政設施,并緊鄰酒店的密集錨索區、演武大橋橋樁、重點文物保護區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源與高敏感建筑群。
精準施策攻克施工難題
面對復雜的工程建設風險,項目技術團隊精準施策,制定了道路防塌陷保障“八項措施”、地面動土管控“八項原則”、上軟下硬“九不推”、盾構施工卡控紅線等一系列管控原則,保障盾構施工安全,順利完成了區間復合地層、砂層、下穿建構筑物施工任務。
項目依托每日變形監測系統、人工巡視及智能視頻監控、微動探測技術、多方位高頻雷達掃描技術,對沿線實施24小時“CT級”掃描,動態調控掘進參數,并通過地質鉆機補勘與超前地質預報,形成“三維一體”勘探網,精準預判孤石與基巖突起段,最終安全穿越敏感環境及建筑風險區。
堅守奮戰彰顯匠心鑄造
每一米推進都是建設者用堅守刻寫的勛章。盾構班組每日在地下近40℃的高溫中連續奮戰十余個小時,高強度基巖段日均推進僅1.5米,卻需要付出300余次參數校準及精準拼裝的汗水,60余名作業人員24小時輪班保障四臺盾構機同步掘進。
“盾構軸線控制以毫米為單位,偏差超限就無法精準貫通。這不僅是技術活,更是意志的較量。”在僅2平米的駕駛艙內,盾構司機12小時輪班堅守,以匠心雕琢地下通途。
科技引領打造綠色示范
在攻克技術難關的同時,項目始終踐行“品質南延、智慧南延、綠色南延”理念,獲廈門市揚塵管控考評“優良”評價,為濱海城市地鐵建設樹立了新標桿。創新應用霧炮除塵、噪聲監控系統,開展“靜音行動”社區共建,將施工對旅游熱點區的影響降至最低。配備揚塵噪聲監測、霧炮降塵設備,盾構渣土壓濾系統,實現20萬立方米盾構土方外運“零污染”。
鷺島潮涌千帆競,地鐵貫通萬象新。3號線南延段這條穿越巖層、連綴繁華的“幸福通道”,建成后,環島路片區的交通將實現從平面到立體的躍升,擁堵問題有望得到極大改善,這條“幸福通道”也將成為廈門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參建員工慶祝區間隧道順利貫通
成型隧道
智慧工地指揮中心